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

在地史前遺址黑陶 遭冷落14年...=.=

雲林縣斗六市南聖宮整建公園,意外挖出一千七百年前史前遺址,從事考古幾十年、致力搶救文物的退休高中老師陳南榮感嘆,「民眾寧可花錢買機票到西安看兵馬俑,同樣是大約兩千年前的黑陶,台灣政府竟任由棄置,令人痛心!」 諷刺的是,二十一日馬英九總統到斗六南聖宮召開固本會議,包括黑色夾砂陶、灰黑色泥質陶、澄色夾砂陶、紅褐色夾砂陶、圓型陶環、扁型陶環等大量史前文物就在眼前,不僅地方政府視而不見,中央官員更是不知不覺。
中國有北京人、山頂洞人、仰韶文化、黑陶文化,陳南榮說,台灣也有比這些文化更精彩的史前文化,南聖宮旁的「番仔溝遺址」,可能是全世界史前史的重要發源地之一,但台灣受到歷史教科書中國化的影響,許多台灣人只知道中國山東省有黑陶文化、陝西省有彩陶文化,卻不知台灣在史前時代也有黑陶文化。 斗六番仔溝遺址是十四年前陳南榮一次溜狗時意外發現,當時南聖宮因整建挖出一些泥土堆置在他家附近水潭邊,小狗尿尿洗去陶片上部分泥土,他追查土堆的出處,而在南聖宮左側公園發現「番仔溝遺址」。
陳南榮通報 至今被當廢土 陳南榮說,當年他通報雲林縣政府,縣府則在二○○七年委由考古學家劉益昌初步探勘,經過碳測定,證實黑色夾砂陶等史前文物,大約在一千七百一十年前到一千五百八十年前,為晚於營埔文化金屬器與金石並用時代早階段的文化體系。 劉益昌並做出「番仔溝遺址目前有道路、民房建築及水圳破壞,且受南聖宮大型建築損壞,保存狀況不良」等結論,建議「現地保存,維持現有狀態並注意新建築申請」等結論,陳南榮表示,只可惜這些國寶級的文化遺產,至今仍被當成一堆廢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